明報 <家庭醫生睇醫生> 訪問沈茂光醫生


 

今個星期一的《家庭醫生睇醫生》,請來葛量洪醫院紓緩醫學部主管沈茂光顧問醫生,探討甚麼是「紓緩醫學 」。 

大家可能對於「紓緩醫學」這個名詞並不熟悉,究竟甚麼是「紓緩醫學 」? 

我們明白「生老病死」,人的生命有著期限。患上疾病,但是面對多項治療失敗,也不等同絕望等待死亡。其實面對「無得醫」的層面,醫生還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病人。無論生理上或者心理上,病人都可以得到紓緩,從而改善疾病帶來的痛苦。這正就是「紓緩醫學 」的範疇。 

「紓緩醫學」接觸的對象,都是疾病末期病人,包括癌症末期、心臟衰竭、腎臟衰竭、呼吸系統衰竭等。沈醫生指出,其他專科醫生預期病人過身大約一年前可以轉介紓緩醫學。他強調,轉介至紓緩醫學治療,不等同放棄原有治療。他們會與其他專科一起照顧病人,例如:腫瘤科負責治病,他們則負責改善病人的生活質素。除了病人,紓緩醫學也考慮到病人在家庭中擔當的角色,同時照顧和處理病人家屬的問題。

如何幫助病人改善生活質素?沈醫生解說,紓緩醫學重視全人治療。醫生與團隊會攜手照料病人各方面的需要。醫生一般處理病人的傷口、疼痛、睡眠質素、大小便,以及病症引起的問題等;護士提供護理和心靈支援;臨床心理學家給予病人和病人家屬輔導治療;營養師、物理治療師解決病人飲食、營養吸收、吞嚥等問題。其他還有社工、院牧等,也是協助病人團隊的一份子。 

至於「考考你 」環節,我炮製了皮蛋鹹蛋排骨粥。為甚麼會是這個粥呢? 這是我大學時代住在宿舍經常自製的食品,也是我的 comfort food。我會將 comfort food 說成 「窩心」食物。當時讀書,無論日夜辛勞或是考試時段,只要煲這個皮蛋鹹蛋豬肉粥,我就會感到非常滿足。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 comfort food。藉著這個話題,探討一下紓緩醫學對於末期病患的膳食及戒口問題。 

我們希望大家明白,即使患病末期,絕不等同靜坐等待死亡。患病的歲月,醫護人員會一直給予援助,病人生理得到照顧,生活質素可以改善。病人和其家屬的情緒也會得到支援;減少壓力,共同面對。如果大家有興趣收看我們的對談內容,歡迎瀏覽明報健康網站(按此連結)。


(資料來源:明報 健康版 家庭醫生睇醫生 12-08-2013)

留言

熱門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