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報 <家庭醫生睇醫生> 訪問郭文亮醫生
早前兩次 Facebook Live 訪問,發生技術問題,十分抱歉。今次開始,我們轉用另一個
studio 進行訪問。希望可以解決「無聲」或「變聲」的問題。
早前,一位藝人因為皮肌炎離世,引起大眾對於皮肌炎的關注。
可能「皮肌炎」牽涉「皮膚」和「肌肉」兩組詞語,容易令人誤會。不少病人專程或順道問症。他們擔心:「是否出現皮疹和肌肉疼痛發炎,就是患上皮肌炎呢?」
《家庭醫生睇醫生》特意請來風濕病科專科郭文亮醫生,探討「皮肌炎」問題。
「皮肌炎」是免疫系統疾病。郭醫生指出,皮肌炎並不普遍。香港每年約有 100 新症。
皮肌炎的典型徵狀包括:發燒、疲倦、消瘦、關節痛、雷諾氏現象。而皮疹有特定模式,包括:眼睛周圍、眼皮位置,出現淡紫紅色皮疹;手指關節,出現淡紫紅色皮疹;臉、頸和胸口(太陽曬到的
V 字位置)出現紅疹。病發初期,肌肉沒有痛楚。不過,肌肉(特別肩膀、大腿肌肉)逐漸無力。嚴重的皮肌炎,可以影響食道肌肉,導致吞嚥困難;也可影響呼吸肌肉,導致呼吸困難。
郭醫生指出,皮肌炎當中,有 10% 至 20% 是由惡性腫瘤誘發。醫生需要仔細診斷和評估徵狀。如果檢查顯示沒有皮肌炎標記、或者病人對於類固醇藥物反應不佳,醫生需要考慮腫瘤,甚至隱藏腫瘤。
一般來說,皮肌炎的治療前景樂觀。根據一個 5 年研究,皮肌炎的存活率達 90%。郭醫生補充,發病超過 6 個月才求診,影響病情。另外,若果皮肌炎病人帶有一種
MDA 5 抗體,抗體導致肺部纖維化,令到病情惡化。
我做了一個「雜豆藜麥」醬料,用來伴食粟米脆片,味道一流。材料包括:橄欖油、蒜蓉、番茄、洋蔥、雜豆、藜麥、洋芫荽、檸檬汁、鹽、黑胡椒等。
郭醫生提醒,患上免疫系統疾病,避免服用增強免疫力的產品。他強調,免疫系統疾病,不是強弱之分,而是錯亂。萬一增強免疫力的產品「幫錯邊」,後果嚴重。
如果想了解多些「皮肌炎」的資訊,可以瀏覽明報網站(按此連結),或者收看我們
Facebook Live 的對談(明報副刊 Facebook 專頁)。
(資料來源:明報 健康版 家庭醫生睇醫生 03-04-2017)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