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報 <家庭醫生睇醫生> 訪問陳俊彥醫生
面部出現紅疹,十分普遍。不過,大家切勿掉以輕心,或者胡亂用藥。輕微病症可能是敏感、暗瘡、濕疹,但是它亦可以是嚴重疾病(如:免疫系統疾病)的徵狀。
不少人喜歡自己購買藥膏塗抹。如果你以為類固醇是萬能藥膏,可以治療各種皮膚毛病,實在大錯特錯!我們需要提醒大家,準確診斷十分重要。一旦錯用藥物,紅疹情況可以轉差。
基於以上問題,今集《家庭醫生睇醫生》請來皮膚科專科醫生陳俊彥,教導大家辨別紅疹的種類和使用藥膏的風險。
現在天氣乾燥,最常見是「濕疹」。濕疹的重要徵狀是皮膚粗糙、乾裂;而且痕癢非常。陳醫生更解釋,濕疹只是一個統稱;主要分為先天敏感傾向(如:異位性皮膚炎)和後天受致敏原刺激(如:接觸性皮膚炎)。
玫瑰痤瘡是因為面部控制血管收縮和擴張的神經線失調,令到面部長期充血,出現紅斑。玫瑰痤瘡患者多為中年女性;誘因包括:環境焗熱、精神緊張、食物影響、皮膚長期炎症等。
至於暗瘡,其實不是青少年人才會發病。它的成因可以是毛孔阻塞、油脂分泌過盛、細菌滋生等。徵狀包括:丘疹、膿瘡、黑頭、白頭等。
持續出現紅疹,應該前往求醫。經過準確診斷,才能對症下藥。不少病人因為自行用藥,令到情況更壞。陳醫生舉例:
- 如果誤將濕疹當作暗瘡,使用維他命 A 酸是會令到皮膚更加乾燥,濕疹變差。
- 如果誤將玫瑰痤瘡當作濕疹,使用類固醇的期間的確令到紅疹好轉。可是,一旦停止使用,身體機制出現反彈,面部血管擴張變得更加嚴重。
除了以上資訊,我們更加談到戒口問題。如果患有濕疹、玫瑰痊瘡或暗瘡的人士,不妨重溫我們
Facebook live 的片段(或者瀏覽明報網站),了解應當避免的食物,減低病發問題。
留言
張貼留言